又一所爱心屋落成——让我们去聆听那些小小的内心!
2018-12-07 11:33 浏览: 0
2016年5月10日,邦泰集团大型公益项目“邦泰爱心屋”又一所爱心屋在乐山建成。此所爱心屋坐落在乐山市犍为县城南牟家村新区的玉津镇中心小学。
乐山市犍为县玉津镇中心小学有两个校区,联合小学和特殊教育中心。两个校区共有教师35人,学生308人,其中特殊教育学生35人,留守儿童约100多人。在这样一个典型的“普特共校”的学校,来自邦泰的爱心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“邦泰爱心屋”带来的“新体验”。
这所学校有普通学校没有的康复训练器材、音、体、美教材、多媒体等设备和两间康复室。邦泰志愿者参观了邦泰集团在这里建成的爱心屋,并带去了许多教育器材。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徜徉在校园,一张张笑脸露着欢快的笑容。一股温暖的感情在爱心志愿者和孩子们之间萌发。
自2015年起,邦泰集团“邦泰爱心屋”在乐山、宜宾、内江、广元相继落成,此次爱心屋的落成是“邦泰爱心屋”系列圆梦工程的重要进展。邦泰爱心屋还面向社会征集有特长的爱心志愿者进行实地教学;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,汇集更多爱心力量,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物质援助的同时,更注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,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据权威统计,中国目前有近6100万留守儿童。这些孩子要么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他们被迫留在老家跟祖辈生活,甚至寄人篱下,要么家里贫困,小小年纪就要承担生活压力,甚至连书都读不起。如果把这些孩子当做一棵棵小树苗,那么留守和贫困让这他们变成了“孤独和发育不良的树苗”,没有大树的庇护,树苗是难以茁壮成长的。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、贫困得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家境,让他们的情感变得丰富而脆弱,极易产生认识、价值上的偏离,以及个性、心理发展的异常。
少年强则中国强。邦泰集团发轫于“草根”,自成立伊始便一直心怀“服务大众,回报社会”的心愿,步履坚定地走在公益之路上。尤其是在关心关爱留守贫困儿童方面,力尽一个企业所能,不但为他们提供物质帮助,保证他们生活有着落、安全有保障。而且还成立“邦泰爱心屋”引导他们的成长,让他们的情感有所寄托,引导他们挡风躲雨,健康成长。
想要有个新家
当邦泰爱心屋首次落户宜宾的时候,四年级的宜宾市黄桷坪小学学生伍文学,找到了自己的新天地。在这之前,伍文学的爸爸已经5年没出过远门了。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,给女儿做早餐,然后走10多分钟的山路送她到黄桷坪小学。送完女儿,若是当天城里有活干,伍爸爸就赶车到城里做工。但大多数时候,并没有人要找他干活,他只好回家拾掇田地里的蔬菜,给孩子洗衣服。下午4点左右再去学校接女儿放学。上学、放学路上是父女俩最快乐的时光,伍文学会围着爸爸跳来跳去,非常活泼。
伍文学1岁多的时候,妈妈患病去世,为了生计爸爸曾将他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带。爷爷奶奶年龄越来越大,3岁的时候,爸爸只好将她接回宜宾上学。她和爸爸住在妈妈家留下来的土坯屋里,房子虽大却破旧又暗无天日。因为要照顾女儿,伍爸爸没办法到外面做工,种蔬菜卖的钱对于整个家庭也只是杯水车薪,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的贫穷让这个年近50的男人成天忧心忡忡。
伍文学在邦泰爱心屋认真学习
8岁的伍文学每天过得倒也无忧无虑,不合身的衣服,永远没扎规整的头发毫不影响她在课间和同学追逐打闹。她不爱学习,成绩也并不好。她的班主任老师说,以前的助学金都是发给家庭条件差成绩好的学生,每次都没有伍文学的份儿,后来有了邦泰集团的支持才让她有机会享受到照顾,“去年夏天,邦泰公司的工作人员还给她送了新裙子、蚊帐和被褥”。
女儿成绩差也是爸爸的心病。不能给女儿好的生活,伍爸爸选择了对女儿近乎溺爱的方式来弥补物质上的亏欠。从小到大,伍爸爸对女儿几乎是言听计从,从来有没有打骂过她。伍文学在家也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做,所有的事情都被爸爸揽到自己身上,只为让她全心全意的学习。伍爸爸小时候读书少,没什么文化,女儿的作业辅导不了,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女儿爱学习。为了督促伍文学做作业,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专门在家给她腾出来一个角落当写字台。所谓的学习角落,其实也就是在床尾放了一个很旧的矮柜。大白天不开灯什么都看不到,开了灯也是昏暗无比,别说让伍文学坐那做作业了,估计她进都不想进去。
伍文学也不是完全不喜欢学习。她就很喜欢每周去教室三楼的“邦泰爱心屋”看故事书、画画、弹琴。她最爱看的一本书叫《捣蛋鬼日记》,她的性格也是古灵精怪。她只在电视里看过别人弹琴,就敢坐到电子琴前像模像样的表演一曲。只有在画画的时候,这个调皮的丫头才能暂时安静下来。她喜欢画“我们的家”,“这是天空,这是太阳,这是彩虹、树和回家的石头路。窗户要挂上窗帘,我们家窗帘是蓝色的吧!其实我家没有窗帘。我们家有鸡,可是我不会画。这是我的房间,墙上有一个洞,猫从洞里钻进来把我的房间整翻了。哦,不,我要画我们的新房子。这是我的房间,很漂亮、摆了很多玩具、有小熊、小兔子,还有一个芭比娃娃……”伍文学很认真的说,“我和爸爸过年就要搬到新家去了”。
看上去每天都玩得很开心的伍文学,并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。家里的境遇虽然她不说,但她心里知道爸爸要照顾她,所以没有工作。她说自己长大了的愿望是找工作,问她要找什么样的工作,她说修房子,她希望自己长大了能给同学修房子,或许她内心对家里又黑暗又破烂的房子有些忍无可忍了,她想要有个漂亮的家,至少一个老鼠没有机会进来把房子整翻的家。
8岁的“小大人”
伍文学所在的村子离宜宾临港新区只有几块水田的距离。从她家院坝里可以清楚看到下江北的高楼林立,那里有她向往的新房子,也住着她的同学罗静怡。
和两个月前那个声嘶力竭哭喊“你们不能这样对我”的留守小男孩相比,罗静怡似乎已经从心里默认了这种亲情牺牲。罗静怡的爸爸妈妈在绵阳做生意,她从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在小姨家。每年寒暑假外婆会带她去爸爸妈妈那里住十来天。一年算下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。她从来不会主动请外婆给妈妈打电话,因为“电话费贵,打电话浪费钱”。她也不想去绵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,因为“爸爸妈妈上班很忙,我跟他们生活在一起,他们就要管我,我有时候不听话就会给他们带来麻烦。”问她:假如爸爸妈妈回宜宾做生意,你高不高兴?她坚决地说“不可能,宜宾已经有一家减肥店了,而且生意很好。大家对那家店还熟一点,都去他家,我们开起生意肯定不好。”她过生日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爸爸的腿早点好。第二个愿望是希望自己不要惹外婆生气。第三个愿望是想买一个存钱罐,她要存钱拿给爸爸妈妈装修房子。她说她不稀罕生日礼物,最希望的不是爸爸妈妈多陪她,而是爸爸妈妈多赚点钱供她读大学。她说等今年放暑假就去妈妈店上帮忙,不用吃药只是按摩就能瘦10斤的按摩手法她去年暑假就学会了。
没有父母陪伴的罗静怡依然很优秀
这个刚过8岁生日,比伍文学还小几天的女孩只有晚上睡在小姨家阳台上,才会悄悄回到一个8岁小女孩该有的状态:脑袋钻出窗帘外去看夜景。有时候特别想爸爸妈妈就悄悄在床上哭,外婆和小姨家的姐姐不会发现,哭着哭着就睡着了,打雷都没醒。如果有第四个生日愿望,她想要一个自行车,骑着去菜市买菜。不高兴就躲在阳台上看笑话书。做完作业她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物世界,她还喜欢看那些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书。她最喜欢的动物是熊猫,长大了她想当动物园园长。她在心里一直记着妈妈说过上初中就接她去绵阳读书,她说有点想去又有点不想去,跟外婆生活这么多年,怕离开外婆不习惯,绵阳的同学又都不认识。
伍文学和罗静怡,很难说这两个8岁的女孩谁比谁更幸福一点。作为一所民工子弟学校,贫穷和缺乏亲情关爱的学生在黄桷坪小学并不少见。贫穷到底会不会给孩子造成挥之不去的阴影?缺乏父母的关爱就真的会对小孩的性格造成影响?答案是肯定的。
好在这些孩子未来生活如何,并不全由他们小时候的境遇来决定,还要看他们是否拥有“修复力”。一位发展心理学家Werner曾经对698个孩子从出生开始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研究。这些孩子从出生开始,都遭遇了各种来自外界的“阻力”。研究发现,未来生活如何,还是要看这些娃娃的“修复力”。 一个拥有修复力的孩子,是“幸运”的,拥有一些保护性的环境因素。比如,Ta可能有一个很支持Ta的照养者、父母、老师、或者精神导师一类的人物。
6100万留守儿童,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,他们长期和父母分离,缺少父母的关怀,缺失正确的引导,导致安全问题频发。虽然,在大环境之下,仅靠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让留守儿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,让贫困的失学儿童都回到学校。但一些公益机构、爱心企业依然在为这些孩子尽自己绵薄之力,为他们提供一些保护性的环境,引导他们生出自己的“修复力”。
邦泰集团从2007年成立开始,就持续致力于让更多的贫穷留守儿童能够拥有幸运的修复力。其中,2015年,邦泰集团在“四川省慈善总会”成立了“邦基金”,计划在川内建立50所“邦泰爱心屋”。2015年6月12日,第一所“邦泰爱心屋”在乐山市井研县高凤乡高凤小学落成,迄今为止,邦泰集团在犬传范围内已建成15所“邦泰爱心屋”。“邦泰爱心屋”不仅设置了音乐美术体育阅读等方面的设备器材,邦泰集团还与四川师范大学展开深入合作专门针对“邦泰爱心屋”研发两门课程:《影像屋》与《插画本读物》。
“邦泰爱心屋”这一全新的公益模式,将音乐、影视、体育、德育、阅读等农村贫困地区缺失的素质教育内容引入留守儿童身边,完成了从单纯的捐赠物质到既捐物质,也捐知识、捐精神、捐心理的思想跨越。这样的新形式,让我们看到了公益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创新的模式,不同于传统的捐款捐物,这样的形式更能长久的帮助到受助者,受益面更广。这种通过教育实现的公益实践方式能给困境中的孩子们带去更多、更长远的帮助,帮助和引导他们拥有自己的“修复力”。